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工作动态

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敬佩!85岁老人完成遗体捐献,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做最后贡献

我走后,一定要将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只要我的身体还能为国家医学事业做点贡献,我的生命就得到延续。这是去年8月张文杰老人捧着志愿捐献遗体的相关手续的话,如今,的遗愿实现了。

226日,85岁的张文杰老人与世长辞。他离开后,的老伴及子女遵照生前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了大连医科大学用于医学教学,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做最后贡献。

生于平凡,终于伟大。从遗体捐献那一刻起,张文杰老人的生命也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2月28日,张文杰的家人、亲友为他做了简单的送别后,将他抬上大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车,含泪送他去了生前约定好的地方。父亲,答应的事,我做到了!”望着渐行渐远的遗体捐献车,儿子张华含泪与父亲道别。

出生于1938年的张文杰祖籍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老海大队何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时参与过数次植树造林、兴修水渠等义务劳动。他乐于助人、言出必行的品格一直是儿女心中的榜样,张华回忆,“父亲非常喜欢帮助别人,邻里之间有什么事情他是随叫随到。”张华说,小时候每逢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很忙,有时候邻居家需要帮忙,父亲二话不说丢下手里的活,赶过去帮忙,帮完别人家的再回家干活,“有时候我母亲会埋怨他几句,他也不还嘴,只是笑笑,等到下次还是这样。”

1994年,张文杰夫妇随儿女到盘锦定居,老两口儿在自家房前屋后开荒种蔬菜、玉米和大豆,自给自足的同时还经常分给街坊邻居,“父亲一生勤劳朴实、助人为乐的品格一直影响着我和我的家人。”张华回忆2020年,关于遗体捐献的新闻引起了张文杰的关注,并萌发了百年后捐献遗体的想法。他家人说:“我走了,就把我的遗体捐献出去,不给家人和社会增加负担,还能为医学事业作贡献。”当时老伴不能接受并没有放弃。

后来张文杰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就越发惦记遗体的事。最终,张文杰的执着感动了老伴202181日张文杰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市红十字会理了志愿捐献遗体的相关手续。在他的带动下,张华也已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登记,老伴和孙子也有捐献意向。

“我母亲最开始不理解,但是经过反复思考,还是支持父亲的选择。他们从小都在农村长大,文化程度也不高,能做出捐献遗体的行为实属难得,做为女儿,我非常钦佩。”女儿张芳动容地说道。

张华回忆,在办理完志愿捐献遗体协议的那一刻,脸上有着如释重负的轻松“从那以后,他显得格外的神气,把自己的后事安排得明明白白,特意吩咐我们,在走之后不贴讣告、简办丧事。孙子说:爷爷做为一个农民,生前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很有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教育我们晚辈,人生任何时候都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后记:

张文杰老人是2022年我市首例遗体捐献,也是全市的第17例遗体捐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红十字会成员、志愿者等多方走访、宣传下,无论是登记捐献遗体、器官,还是成功捐献器官的例数都在逐渐上升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遗体和器官捐献既能促进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也能拯救等待移植的患者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自愿登记,参与到遗体、器官捐献的爱心接力当中。

人道奉献大爱长存为了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敬意,市红十字会在鹤栖园公墓设有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全市所有遗体捐献及器官捐献者的名字都将刻在石碑上,供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及世人缅怀纪念。他用无可测量的博大胸怀让生命的价值得到了升华,他崇高的人格品质和奉献大爱的精神,值得们永远学习和敬佩。

记者杨玲玲


信息来源:盘锦日报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盘锦市:承办2022年辽宁省红十字会首期初级救护员培训班
下一篇: 市红十字会送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进社区